超8成离职不因薪资,而是心理倦怠|六招教你如何满血复活
上班就感觉累,工作总是没动力,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?
其实这是一种“职业心理病”,也就是所谓的“心理罢工”,通常表现为自身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放弃。
心理罢工的人在职场中会莫名的情绪低迷,任何激励措施都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,面对工作产生抗拒和厌烦心理。
经历严重的精疲力竭会迫使我们改变工作习惯,比如减少工作时间,更倾向于说“不”,甚至可能彻底改变职业。
根据统计,有80%~90%的员工离职并不是因为薪资,而是因为心理倦怠,对工作不满。
然而,除非达到财务自由,否则我们仍然需要依赖工作而谋生。
而且人类并不擅长处理好长时间的无所事事,我们需要通过有价值的途径来引导能力发挥和精力投入。
怎样才能回归工作而避免再次精疲力竭呢?
自我意识是关键
我们通常事后才清楚地意识到,那些即将耗尽精力的迹象曾经出现过,比如精力不足、害怕工作,但这些很容易被忽视。我认识的每一个经历过疲劳过度的人(包括我自己)都在某个时刻意识到需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表现。
请倾听你的内心。
你的身体告诉你什么?你的思想状态是什么?你的精神是分散还是集中?
当我们敞开内心时,压力过大的警示信号就会出现。
识别能量是否受肾上腺素驱动
在精神、身体或情绪崩溃之前感到紧张,是很常见的。
我们的身体可以建立一种临时的应对反应机制,让我们克服高水平的压力,就像在冲刺马拉松终点线的最后关头,耗尽力气之前会爆发一种能量。
但我们要学会识别正向可持续的能量,将其和因为压力而驱动并最终导致精疲力竭的活动区分开。
与之相关的是,要避免依赖咖啡因来维持精力。即使当时已经筋疲力尽,咖啡因和其他兴奋剂会人为地支撑我们进行过量的活动。
谨防过度承诺
一旦我们开始感到精力恢复,不那么疲惫了,就会有一种接受更多工作的欲望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
但要谨慎做出那些难以逃避、很容易让你负担过重的承诺,比如离家参加为期四天的会议,尤其是在恢复过程的早期。
想清楚这些承诺实际需要你做些什么,在这个时候这个选择是否明智。
学习实时压力管理
导致疲劳过度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周末或假期后身心没有完全恢复,并不是觉得自己休息好了,准备好工作了。
我们只是想要更多的休息时间。
为了周末和带薪休假而生活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压力管理策略。
我们需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,目标是在工作中找到轻松感。
例如,在午餐时间花几分钟来释放一上午的压力,如果可能的话和朋友一起散个步。
对于让自己产生压力的想法,比如当大脑告诉你今天必须完成这个项目,要立刻质疑。可
以考虑参加一个正念训练项目,它可以彻底改变你与工作和压力的关系。
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则
当慢慢从精疲力竭中恢复过来时,我制定了一些有助于恢复的规则:
每天午餐时休息一下,下午5点前停止工作,限制一天内的会议次数等等。
找到适合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首先,要对一天中实际要完成的事情持保守的态度,并杜绝任何的强烈想法去做超出目前能力范围的事情。
愿意多做尝试
与此同时,轻松对待你的规则。
否则,他们也会成为压力来源,比如我曾经发现自己下午5点之后还在工作就会感到压力。
当你已经重新储备好能量,如果愿意,再尝试做更多。我们的能力可能和预期总是有差异,只有通过尝试才会知道。
如果你真的做过头了,要注意后视偏差(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,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,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,即“我应该早知道会这样”)和自责。
把这些都当作可以从中学习的信息。
因为压力太大而精疲力竭感觉就像是一种自我背叛,所以很难再相信自己。要不断培养与自己的关系,检视自己表现如何,并根据观察进行调整。
通过细心观察和自我关注,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工作的乐趣,这是一份既有回报又充满活力的工作。
付国豪噩耗传来,他生前遭遇了哪些心理困境?
“我努力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”|8个迹象预示你有界限问题
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平民价·上好课:人际历程取向心理疗法基础培训招募(线上)<心理治疗师的成长>30年经验笔记研修课招募,成为更好的咨询师<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>研修课招募,越过内心的“那座山”
关注本公众号,回复【会员】,加入一杯咖啡会员社群